close

  原標題:臨時救助制度發揮兜底作用 救助方式將考慮緊急需要
  國際在線消息(記者 王全文):國務院近日印發《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》,部署進一步發揮社會救助托底線、救急難作用,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突發性、緊迫性、臨時性生活困難。民政部今天(27日)就國務院日前印發的《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》舉行新聞發佈會,介紹了臨時救助制度的有關情況。
  近年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體系逐步的在完善投入不斷的加大,效果也不斷的顯現,但是由於認定救助條件是以戶籍、家庭收入和財產狀況為依據的,這樣就出現了一些救助方面的空白點和短板。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在發佈會上介紹,《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》就是要填空白、補短板、掃盲區,“有些家庭可能生活條件還不錯,但突然遭遇了火災、交通事故,或者家庭成員中突發重大疾病,導致這樣的家庭陷入臨時困境,還有些家庭的家庭收入和經濟狀況高於當地低保標準,不能納入低保範圍,但是由於家庭成員中有老年人、殘疾人、重病人、有孩子上學等因素,生活必需支出比較大,這樣也造成了家庭出現臨時性的生活困難。還有一些家庭,已經納入低保,但是由於家庭支出突然增加,也遇到臨時性生活困難,難以維持基本生活。還有就是流動人口面臨的基本生活困難。現行的社會救助制度,比如低保、醫療救助等,都強調在戶籍地申請,所以這樣就把一些遇到了臨時性、突發性、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的非戶籍人員擋在了社會救助之外,這樣就造成了救助的盲區。針對上述問題,臨時救助制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了。”
  竇玉沛還表示,臨時救助制度還為其他救助制度兜底,“臨時救助和其他救助制度不一樣的地方,一方面是在其他救助制度不能覆蓋的地方,臨時救助制度能覆蓋,能發揮功能作用;另一方面是其他救助制度救助後仍然還存在困難的,臨時救助制度可以發揮補充作用,實際起到一個進一步再保底、再兜底的作用。”
  《通知》對臨時救助的對象範圍、申請受理、審核審批、救助方式等制度內容進行了規範;對加強臨時救助能力建設、監督管理和政策宣傳也提出了明確要求。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王治坤在發佈會上指出,在救助方式上首次增加了對緊急需要救助的,先救助事後再補辦手續,為了保證臨時救助制度的公平性,對於救助要事後進行公開、公示,接受社會監督。同時,民政部門將對沒有按程序來進行救助的情況將及時進行查處,“為了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,因為臨時救助還有一個急迫性、突發性的特點,所以在制度設計當中還有一個緊急程序。具體來講,就是先救助,事後再補齊相關手續。此外,臨時救助的審批也分兩個層次,救助金額較小的可由鄉鎮和街道直接審批實施;救助金額較大的,仍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實施。為了保證臨時救助制度的公平性,無論是一般程序,還是緊急程序,都要事後進行公開、公示,接受社會監督。同時,民政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對臨時救助的監督檢查,對發現沒有按程序來進行救助的情況將及時進行查處。”
  分析人士指出,雪中送炭式的臨時救助只能解燃眉之急,還需要完善整體的社會保障格局,讓臨時救助、城鎮低保、醫療保險、就業培訓等保障制度實現“無縫鏈接”,從而做到既救急,又救窮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16drvy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